在混凝土施工中,有些人为图方便,往混凝土里额外加水,这看似能让浇筑更顺畅,实则会带来一连串严重问题。
混凝土的强度全靠水和水泥的比例来保证。这个比例一旦失衡,强度就会大幅下降。比如原本能承受 C30 强度的混凝土,额外加水后可能连 C20 的标准都达不到,梁、板等承重部件容易提前开裂,根本扛不住设计荷载。
加水还会让混凝土变得 “不结实”。多余的水蒸发后,会在内部留下很多小孔,像给有害物质开了绿色通道。雨水、盐分这些东西趁机渗入,钢筋就容易生锈膨胀,把混凝土保护层撑裂。在北方,冬天冻融循环还会让表层剥落,原本能用 50 年的建筑,可能 20 年就坏了。
施工时问题也不少。加水会让石子和水泥浆分离,出现蜂窝、麻面,表面还会形成疏松的浮浆。水分蒸发后,混凝土收缩变大,到处都是裂缝,又成了侵蚀介质的入口。而且凝固时间变长,影响后续施工,早期强度上不去,稍微受力就可能损坏。
更可怕的是安全隐患。桥梁、高楼的梁柱强度不够,可能会变形甚至坍塌;地下室、水池这些防水结构会漏水,进而导致地基下沉。
经济上的损失也很惊人。后期修补费用可能是原造价的三成到一倍,严重时还得拆了重盖。工期也会被耽误,产生的违约金、设备闲置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其实,要让混凝土好浇筑,完全可以用外加剂来调整,千万别靠额外加水。守住这个底线,才能保证建筑既安全又耐用。